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日本报业的发展与嬗变(2)

来源:中国报业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3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三、日本近代报业对同时期中国报业的影响 日本近代报业发足于明治维新,是美国准将柏利率黑船进入日本横滨港口,使得日本主动打开国门、吸收西方

三、日本近代报业对同时期中国报业的影响

日本近代报业发足于明治维新,是美国准将柏利率黑船进入日本横滨港口,使得日本主动打开国门、吸收西方思潮的产物。无独有偶,中国近代报业的发端也与欧美列强的侵略有关。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列强借此进入中国,从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开始对中国进行侵略。报纸无疑成了外国对中国进行文化输出最方便、最快捷的手段之一。19世纪60年代,《上海新报》问世,这是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第一家报纸。1872年英国商人在上海创办《申报》,这些报纸被认为是中国近代报业的发端。由此可见,明治维新时期报纸成为宣传新政、谈论政治的舆论工具,其成功经验也对中国近代报业产生了一定影响。甲午战争的失败和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惨痛事实,唤醒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提出了变法维新的主张。受日本明治政府借报纸的平台宣传新政这一举措的影响,中国的维新派也努力通过办报来宣传变法精神。1895年5月8日,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创办报纸《中外纪闻》,利用报纸的受众面广、流通速度快这一特点,报道时事,宣传变法。同年9月他们组织强学会,印制书刊,介绍西学,制造舆论,积蓄实力。不久后强学会上海分会成立,《强学报》同时问世。与日本报业在发展过程中曾受到明治政府打压一样,1896年初,《中外纪闻》与《强学报》遭到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封建顽固实力的攻击和阻挠,被禁止发行。但是《中外纪闻》、《强学报》等报纸所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人们已经习惯了通过报纸针砭时弊,议论时政,维新变法的思潮正在冲破阻扰,积蓄力量。1896年至1898年间,维新派在北京、上海、湖南、广东和广西先后设立学堂、学会、报馆近三百多所。梁启超主笔的上海《时务报》,严复等编辑的天津《国闻报》,这些报纸宣传变法的重要性,倡议民权学说,在当时颇具影响力。梁启超等有识之士通过创办报纸,宣传变法精神,开创了中国政治家办报的先河,也将中国报业发展带入新阶段。

四、结语

日本纸媒的发展是明治维新历史背景下必然的产物,铅活字印刷技术的革新与西方思想的涌入,为纸媒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技术与思想层面的保证。同时期,中国的报业也取得了发展。可以说,中日两国的报业几乎是同时期产生的,在报业的起步萌芽阶段两国报业既不同程度地受西方国家的影响,又相互借鉴相互影响。

[1](日)井上清.日本历史[M].陕西人民出版社,2011:241.

[2]周光明.日本步入近代化过程中的政府与新闻媒体之关系[J].国际新闻界,2001(2):76-79.

[3]宁新.日本报业简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24.

[4]赵冬梅.基于原型理论的日语动词自他性认知探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7(7):20.

[5]王东艳.日本近代报业的形成及其特点[J].日本学论坛,1994(4):62.

一、19世纪末日本报业的发展日本报纸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江户时代的“瓦版”。当时社会上的将奇闻怪谈刻在粘土做的瓦坯上,烧制成型后,拓印于纸上,故称“瓦版”。由于商贩们边读边卖,所以也称为“读卖瓦板”,这是日本报纸的雏形。据说1615年大阪夏之阵的就是通过“瓦版”进行报道的。在江户时代,无论是火灾、地震等灾害,还是街谈巷议,乃至批评幕府政治的话题,都被印刷在“瓦版”上在街头巷尾叫卖出售,“瓦版”对信息的传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日本最早的日报是诞生于1870年(明治3年)的《横滨每日新闻》。随后在1870年至1879年间,以《东京日日新闻》、《日新真事誌》、《朝野新闻》、《读卖新闻》、《邮便报知新闻》、《朝日新闻》等报纸为代表,报纸和杂志不断创刊问世。到了19世纪80年代,报纸多与自由民权运动相结合,以发表政治观点为主的政论报纸大量出现并获得了显著发展。当时,这些作为言论机关的报纸被称为“大新闻”,意为大报。在大报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倡导“中立自由”的《实事新报》创刊了。与此同时,以普通百姓为对象、带有娱乐色彩的“小新闻”(意为小报)也陆续问世,1875年创刊的《平假名绘入新闻》、《假名读卖新闻》等小报都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1890年前后,兼具时政报道与娱乐报道色彩的、以新闻报道为重心的全国性商业报纸开始出现。以《大阪朝日新闻》、《大阪每日新闻》为代表的两大报纸凭借对甲午战争的新闻报道为契机,取得了实质性的发展。1900年日俄战争前夕,《万朝报》、《二六新报》成为异军突起的报业新锐,随着发行量的不断增大,开始从社会大众角度剖析政治问题,报道内容也更倾向平民化,在一般民众中颇受欢迎。1898年(明治31年)报纸年发行量的前五名分别是:年发行量3621 万份的《大阪朝日新闻》,年发行量为3148 万份的《万朝报》,年发行量3059 万份的《大阪每日新闻》,年发行量2072 万份的《中央》和年发行量1548 万份的《东京朝日新闻》,这些报纸日均发行量在5 万-12万份左右。与报纸并驾齐驱登上历史舞台的还有各种杂志。1873年由森有礼牵头组建明六社,次年《明六杂志》创刊,明六社成员在该杂志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内容涉及政治、思想、历史等各方面。该杂志每月发行2-3 回,发行份数约为4000-5000份,虽然后期因明治政府干预而被迫停刊,但作为日本学术杂志的先驱,《明六杂志》在启蒙思想的传播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1877年以讽刺画为中心的漫画杂志《团团珍闻》创刊发行,1889年《国家学会杂志》、《史学会杂志》等各种学术杂志也纷纷问世。此时期日本纸媒迅速发展发展的原因有二。其一,印刷技术的进步为报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本木昌造(1824-1875)是日本活版铅字创始者,活版铅字印刷使得日本印刷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和进步,日本最早的日《横滨每日新闻》就是本木昌造的徒弟印刷的。其二,自由民权运动从思想上推动了纸媒的发展。日本明治维新是一场“自上而下”革命,但接受了西方先进思潮的知识分子对明治政府的专治并不买账,他们以纸媒为阵地,宣传自由民权运动,同时也客观上促进了纸媒的发展。此时期,除了少数官办报纸外,民间报纸接二连三创刊发行,足以说明纸媒已然成为自由民权运动的重要阵地。二、明治政府对报业发展的约束随着自由民权运动的推进,各大报纸成了讨论自由民权运动的舞台,其中不乏发表反对政府言论的报纸。报纸已然成为自由民权论者的最大武器,日本明治政府也觉察到了报纸的威力,担心其影响力过大,会对政权稳定构成威胁。因此于1873年10月太政官第352 号颁布了《新闻纸发行条目》,规定发行报纸须经过政府批准,严禁在报纸上批判法律与政治,严禁报纸妨碍国事与政事。但由于《日新真事志》为英国人创办的报纸,政府难以监管,设置民选议院的建议书就刊登在《日新真事志》上。可以说,《新闻纸条目》并没有起到明治政府预期的效果,各报继续以报纸为阵地,发表反政府言论。在这种情况下,明治政府又于1875年继续颁布了《新闻纸条例》,其第1 条写道,“凡欲发行报纸者,必须向内务省提出申请,获得许可”,13 条规定“刊登企图反政府颠覆国家言论,引起骚乱者监禁1-3年”。以此进一步加强对言论的管制,并对违规者进行处罚。同时还颁布了《谗谤律》,规定无论公私事与否一律严禁批判官吏。在此情势下1873年组建的明治政府对于纸媒管制的原因在于政府专制统治的本质,明治维新是日本“自上而下”的近代化革命,它并没有从本质上触动官僚专制的统治,生产关系决定上层建筑,这也决定了明治政府对以纸媒为阵地的自由民权运动的态度。三、日本近代报业对同时期中国报业的影响日本近代报业发足于明治维新,是美国准将柏利率黑船进入日本横滨港口,使得日本主动打开国门、吸收西方思潮的产物。无独有偶,中国近代报业的发端也与欧美列强的侵略有关。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列强借此进入中国,从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开始对中国进行侵略。报纸无疑成了外国对中国进行文化输出最方便、最快捷的手段之一。19世纪60年代,《上海新报》问世,这是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第一家报纸。1872年英国商人在上海创办《申报》,这些报纸被认为是中国近代报业的发端。由此可见,明治维新时期报纸成为宣传新政、谈论政治的舆论工具,其成功经验也对中国近代报业产生了一定影响。甲午战争的失败和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惨痛事实,唤醒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提出了变法维新的主张。受日本明治政府借报纸的平台宣传新政这一举措的影响,中国的维新派也努力通过办报来宣传变法精神。1895年5月8日,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创办报纸《中外纪闻》,利用报纸的受众面广、流通速度快这一特点,报道时事,宣传变法。同年9月他们组织强学会,印制书刊,介绍西学,制造舆论,积蓄实力。不久后强学会上海分会成立,《强学报》同时问世。与日本报业在发展过程中曾受到明治政府打压一样,1896年初,《中外纪闻》与《强学报》遭到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封建顽固实力的攻击和阻挠,被禁止发行。但是《中外纪闻》、《强学报》等报纸所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人们已经习惯了通过报纸针砭时弊,议论时政,维新变法的思潮正在冲破阻扰,积蓄力量。1896年至1898年间,维新派在北京、上海、湖南、广东和广西先后设立学堂、学会、报馆近三百多所。梁启超主笔的上海《时务报》,严复等编辑的天津《国闻报》,这些报纸宣传变法的重要性,倡议民权学说,在当时颇具影响力。梁启超等有识之士通过创办报纸,宣传变法精神,开创了中国政治家办报的先河,也将中国报业发展带入新阶段。四、结语日本纸媒的发展是明治维新历史背景下必然的产物,铅活字印刷技术的革新与西方思想的涌入,为纸媒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技术与思想层面的保证。同时期,中国的报业也取得了发展。可以说,中日两国的报业几乎是同时期产生的,在报业的起步萌芽阶段两国报业既不同程度地受西方国家的影响,又相互借鉴相互影响。参考文献:[1](日)井上清.日本历史[M].陕西人民出版社,2011:241.[2]周光明.日本步入近代化过程中的政府与新闻媒体之关系[J].国际新闻界,2001(2):76-79.[3]宁新.日本报业简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24.[4]赵冬梅.基于原型理论的日语动词自他性认知探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7(7):20.[5]王东艳.日本近代报业的形成及其特点[J].日本学论坛,1994(4):62.

文章来源:《中国报业》 网址: http://www.zgbyzzs.cn/qikandaodu/2020/1030/642.html



上一篇: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的报业转型路径探究
下一篇:全媒体时代报业跨媒体融合的实践与探索

中国报业投稿 | 中国报业编辑部| 中国报业版面费 | 中国报业论文发表 | 中国报业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报业》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