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新闻纸荒与报界救亡 ——抗战时期中国报业的(2)

来源:中国报业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2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939年后日军加紧了对我抗战后方的物资封锁和战略包围,导致中国报业纸荒日趋严峻。在陪都重庆,报业所需“报纸油墨等印刷材料”,都呈“极度缺乏

1939年后日军加紧了对我抗战后方的物资封锁和战略包围,导致中国报业纸荒日趋严峻。在陪都重庆,报业所需“报纸油墨等印刷材料”,都呈“极度缺乏”的状态。“白报纸无论卷筒平板皆无购处”。“扫荡,大公,时事,新蜀,新民,国民,大江”等在渝大报所用纸张大都为“半年以前设法运来的……旧存的纸”,“恐怕不久都将用罄。”面对无纸窘境,“新华,中央,西南,济川,商务等家,一个月前已改用土纸了”[13]。受纸荒影响,抗战之初,大后方报业有的已“不能承接大批量的印刷”,有的“无法开工”,以至销量锐减。因“纸价油墨过昂”,更导致战时大后方报业利润缩减,经营惨淡。在报业之外,缺纸问题亦波及图书出版业,民国著名的“生活,大东,天马,新知”等出版社,在迁渝半年多时间几乎“没有一本新书问世,所卖的还是那武汉退来的老货。”[13]而当时重庆市面销量最好的《中国空军》、《文摘》、《全民抗战》、《国讯》等期刊,由于“用不起白报纸”,只能“改用土纸”印刷,印量“多者不过一两万份少则三四千份”,与战前销量形同天壤。

在西北地区,纸荒的肆虐,更达到了“令人心焦”的地步。战前西北地区仅陕西“勉强出一点土纸”,“其他各省无论土纸洋纸,悉数要靠输入”[14]。战时西北报馆迅疾陷入到“拿钱买不到纸”的绝境中。在陕西,报馆直到“排校完毕上了版,才去东拼西凑找纸张”[14]残喘发行。在陕甘宁边区,记者海伦·斯诺曾写到“哪怕一张最普通的纸”,在这里“都是最奢侈的东西”。[15](P.85)边区机关报《新中华报》曾因“纸料缺乏”[16](P.5),“出版分量减少一半”[17]其他各类读物也因纸荒被“限制印刷份数”,甚至出现用桦树皮记笔记,出墙报,开处方的奇景。鉴于边区纸荒的严重,毛泽东在边区会议上,将缺乏纸张与没衣穿,没饭吃并列为边区最为紧迫和急需解决的生存问题之一。[18]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国际交通线更受阻隔,舶来纸输入愈为困难”,大后方报业被迫采用纸质粗糙的土纸替代洋纸印刷,如此“亦不能自行供应”,“印刷纸呈现恐慌”始终“甚为严重”。有报人回忆称:“那时重庆各种物资是万分缺乏,纸张当然不能例外也是供不应求”。在重庆,新闻纸张价格“一再昂涨”至“十数倍”,尽管纸厂“昼夜开工不停生产”,却仍然供不应求。有报人为用纸前景忧虑,“各家报馆,存纸用完,势必也得改用土纸,恐怕纸价的飞涨犹其余事,发生纸荒必不能免。”[19]更有报人直接斥责纸荒威胁报业经营安全,“纸价大涨,各报生存,除少数历史久远经济组织健全者外,均入于风雨飘摇之状态。”从九一八事变到全面抗战胜利前,中国报业纸荒问题从华北华中等地区发生,随着战事推进至华东,西南和西北地区,几乎遍及中国全境。新闻纸荒始终是困扰战时中国报业发展,限制战时宣传效能发挥的致命问题。

二、抗战时期中国大后方新闻业纸荒困局之成因

抗战时期中国报业纸荒持续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影响之大前所未有。战时中国纸荒的成因极为复杂,既有自身纸张产能不足的痼疾,也有外敌入侵对纸张进口的封锁和纸厂的破坏。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不仅加剧了战时纸荒的破坏力,更增加报界应对纸荒的难度。

首先,战前中国纸张严重依赖进口,无法自给自足是造成中国报业纸荒肆虐的根本原因。如《申报》所言,中国自近代造纸工业诞生之初就发育迟缓,“尚在萌芽时代”,导致国内“印刷用纸,大部来自外国”,仅1937年中国纸类进口价额即达6530万元。而太平洋战争之后,随着“外来纸张遂告绝迹,纸价亦日益飞涨。因此文化用纸,包括新闻纸,公文信件用纸,油印腊纸,复写纸等,价格之飞腾,实属惊人。”[20]日军侵华过程中对中国工业造纸厂进行了大肆掠夺和破坏,使得本已脆弱的中国纸业雪上加霜。在战区,中国造纸工厂有的被战火摧毁,有的被掠夺侵占,有的设备被拆走,几乎遭受灭顶之灾。在纸业中心上海,战前其纸张产能占据全国的31%,但因淞沪抗战,上海各大纸厂“大半毁废,正在计划中者亦无法进行矣”。[21]著名龙章造纸厂战前原本设备齐全,生产较好。抗战爆发后,该厂即迁往武汉、宜昌等地,沿途船只失散沉没,损失机器五十吨,至重庆后其设备已损失惨重,一度难以复建。据统计,抗战前国内有各大纸厂32家,抗战爆发后被日军占领或破坏的即达18家,占中国全部造纸厂的56.25%,因日本侵略中国损失纸张生能约吨,约占中国造纸全年产能的71%。[22](P.558)

文章来源:《中国报业》 网址: http://www.zgbyzzs.cn/qikandaodu/2020/1224/711.html



上一篇:报业自办发行数据库建设升级之浅谈
下一篇:传媒视点

中国报业投稿 | 中国报业编辑部| 中国报业版面费 | 中国报业论文发表 | 中国报业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报业》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