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欢迎转载但请让我们允许

来源:中国报业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诉说欢迎转载但请让我们允许:寺是一个微妙的时刻——我们开迅始关心版权问题。当美国的报业同行正在为要不要对自己新闻网站的用户收费而犹豫不决时,中国的报纸领导人感到不

诉说欢迎转载但请让我们允许:寺是一个微妙的时刻——我们开迅始关心版权问题。当美国的报业同行正在为要不要对自己新闻网站的用户收费而犹豫不决时,中国的报纸领导人感到不平的是,商业网站既不经许可也不付钱就使用他们辛辛苦苦采编的内容。于是,国家版权局披露的有关消息引起了纸媒工作者的兴趣——今年政府将出台《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规范网络使用报刊作品的行为”。虽然对条例的具体内容,国家版权局并未透露,但大的方向应该是“授权使用”。不少报纸在报道这条新闻时,都比较关注互联网“无偿”使用纸媒内容问题,但我以为,和是否付钱相比,是否经过许可更为关键。眼下网络基本上是“无偿”使用纸媒的内容。但其实大的门户网站的“无偿”和小网站的“无偿”有着非常大的不同,因为大网站凭借资金和技术优势,影响与流量巨大,很多发行量不多的报刊都是凭借大网站的通路价值实现其媒体影响,即便是发行量较多的报刊,也相当在意网络的“广告”价值。在这里大的网站和报刊之间其实是一种交易行为:网络用海量点击的广告价值换取了纸媒的采编内容。但小网站就不同了,那就是赤裸裸的抢夺。比如本报新近发表的关于李肃批评郎成平的文章,据我们初步统计有约400家网站转载该文,其中大多数未经授权,甚至包括像网易这样的大网站。而本报在报纸和我们的网络版上均在显著位置刊有版权声明,声明的核心就两条,一是可以转何力载但要经过我们的许可,即授权使用;二是使用的约定,比如不要改标题等,如果你要改,请注明是你改的。说授权更为重要还因为,纸媒作为版bt/..其实有能力判断哪些网站更有价值,并据此选择以无偿或有偿的方式与之交易,这是市场选择。授权还意味着作品使用的其他约定,比如是否允许网络删改纸媒内容等。我还看到有媒体说:“商业网站凭借无偿拿来的内容将自身做大”。这样的说法需要推敲。全世界的报纸业确实都多少遇到了一些困难,而互联网看上去一片红火。但这两个问题在多大程度上互为因果,逻辑上如何相关,需要具体探讨。一个基本的事实是,报纸业正在面临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巨大影响和冲击,受众的信息消费方式乃至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互联网之所以快速发展,归根到底是新技术导致了信息传播和储存的效率空前提高、边际成本急剧下降,于是网络的价值凸现出来,比如我今天就看到一本挺有影响的经济杂志在主编新春寄语中说:感谢门户网站的朋友每次都将我们的文章放在醒目之位置。你看,不要钱,还感谢,是因为有价值。今天商业网站的繁荣恐怕不能归结为是“享用了免费午餐”。有吃白食的网站,但主流的、大的商业网站的发展,是技术的飞跃打开了受众信息消费市场的芝麻之门。这是大趋势。所以,简单说网络占了纸媒的便宜并不科学。至于说报纸业的“寒冬”究竟有多“寒”,还是“新一轮大发展即将来前沿报告到”,这样的争论其实有一点关公战秦琼的味道,不是在一个话语体系,说的也不全是一回事。中国报纸业是在自身尚未高度发达,产业规模、技术水准等仍比较落后的情况下,就迎来了互联网浪潮。这很像我们的国家:工业化还在进行中,就赶上了信息化、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所以,我们的上海和甘肃面临的问题不一样;我们的报纸在中心城市和中小城市,在不同层次的受众之间面,瞄的问题也不尽相同。就报纸和互联网的关系而言,我赞成《京华时报》社社长吴海民的说法,他说:“报纸真正的敌人是自己。如报纸的生产方式落后、报纸的体制存在弊端。”他认为,互联网的崛起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对报纸来说,网络是一个越来越强大的对手,但不是敌人。事实上,报纸和互联网的合作及融合才是未来的趋势。在我看来,主流门户网站吸引浏览量的核心手段不仅仅是内容的生产,他们作为服务平台和通路的价值同样重要。门户网站也许应该思考如何与纸质媒体共同成长,包括给传统媒体的生存发展提供网络通路,分享互联网时代的好处,在一个更大的价值链上实现多赢。我相信2005年是纸媒与互联网关系史上具有标志意义的一年。最后想说,本报欢迎网络转载,但请你经过我们允许。(作者为<经济观察报》总编辑).噍“q青年iS.ff吲¨H确:,2i;7IUI呸。广一

文章来源:《中国报业》 网址: http://www.zgbyzzs.cn/qikandaodu/2021/0415/802.html



上一篇:报业第一人在狱中
下一篇:香港报业女王胡仙的情商与情殇

中国报业投稿 | 中国报业编辑部| 中国报业版面费 | 中国报业论文发表 | 中国报业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报业》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