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报业》数据库收录[06/28]
- · 《中国报业》栏目设置[06/28]
- · 《中国报业》刊物宗旨[06/28]
- · 《中国报业》征稿要求[06/28]
- · 《中国报业》投稿方式[06/28]
- · 《中国报业》收稿方向[06/28]
潍观 | 讲述报业历史 传承报人精神(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高立基将这幅题词带回报社,安排照相、制版。次日——1996年7月2日,“建设现代化大潍坊”八个大字便作为开篇主标题刊发在《潍坊日报》。 《潍坊市
高立基将这幅题词带回报社,安排照相、制版。次日——1996年7月2日,“建设现代化大潍坊”八个大字便作为开篇主标题刊发在《潍坊日报》。
《潍坊市报》是潍坊市委(县级)机关报,在报史馆筹建之初,除了从潍城区档案馆翻拍的几幅版面图片外,并没有搜集到实物。让人兴奋的是,筹建人员在和报社主任记者甄士光的一次聊天中得知,甄士光之前去君泰古玩城,很偶然地跟一位收藏者聊起老照片,提及报社正在筹建报史馆,问对方是否有珍藏的报纸。这位藏家拿出一份《潍坊市报》,令甄士光眼前一亮:“报纸色彩鲜艳,不是一般的套红,应该是那个年代的最高水平了。”他说,只是记不清店铺具体位置了。
得知潍坊日报社要筹建报史馆的消息后,韩氏兄妹难掩心中激动:办报是父亲热爱并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若是将他生前积累的资料捐赠给报史馆,可以展示一名老报人的经历,实现薪火传承,同时丰富馆藏。兄妹俩决定,只要报史馆需要,应捐尽捐,分文不取。
每一篇红色文献,都是一段浓缩的历史、一份精神的传承。在“潍坊历史上的报纸”版块,一组《共产党宣言》译本被摆在显眼的位置。一部曾对老一辈革命家产生深刻影响的《共产党宣言》译本为何会出现在潍坊报史馆?这要从译本的翻译人员说起。
展柜内,一幅书法作品特别吸睛,“建设现代化大潍坊”八个大字浑厚有力,落款为“齐乃贵”,这八个字曾经作为《潍坊日报》1996年7月2日头版头条文章的主标题刊发。
曾和成仿吾合译《共产党宣言》
瞬间,一幅“建设现代化大潍坊”的书法便被写好。
1996年7月至9月,3个月的时间,《潍坊日报》通过消息、通讯、特写、言论、文章、纪要等体裁,“大思路”“大手笔”“大论坛”“群英谱”四大长卷,刊发“建设现代化大潍坊”稿件84篇,共计15万多字。这次宣传战役体现了“三贴近”的原则,其精髓融入市委、市政府的决策中,成为潍坊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形成空前轰动效应。此后不久,应读者要求,新华出版社出版了《建设现代化大潍坊》一书。
舒同题写《潍坊日报》报头
峥嵘岁月,有物为证。潍坊报史馆展陈实物、史料515件,每一份藏品的背后,都有着耐人寻味的故事。在潍坊报史馆开馆之际,让我们一起走进报史馆,探寻部分藏品背后的故事,了解其中承载着的厚重历史,重温几代报人薪火相传的难忘岁月。
去年8月底,了解到潍坊日报社正面向社会征集报史馆资料,李文波一下想到了自己那“退役”多年的投递自行车。“这辆车子是1990年前后我骑着送报的,跟随我从事邮递员工作近10年。”李文波说,得知报史馆筹建需要这样能够记录一段历史的老物件,他便将自行车捐了出来。
在潍坊日报社展厅,由舒同题写的“潍坊日报社”五个大字被摆放在显眼位置。1984年,为了给还尚未诞生的《潍坊日报》一双好看的眼睛,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潍坊日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李思学权衡再三,专门安排市委宣传部办公室主任李超一去北京,找到曾任山东省委第一书记的著名书法家舒同,请他题写了“潍坊日报社”五个大字,并请他为《潍坊日报》提点希望和要求。
据了解,1948年4月27日潍坊解放,4月29日建立潍坊特别市。潍坊特别市委机关报《新潍坊报》在1948年5月1日创刊(与新华社潍坊支社工作和并进行),由徐冰任社长兼总编辑,后由市委宣传部长李波人代理,1949年2月16日停刊。
“首届泰山新闻奖”
《新潍坊报》创刊后,对潍县战役等进行了充分报道。在宣传党的城市工作政策、促进新解放城市建设、为待解放城市提供经验方面,作了大量工作。时至今日,该报已成为70多年前见证潍坊解放初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情等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之一。
一个物件留存一段记忆。在潍坊报史馆,一辆已经破旧的投递自行车,不仅记录了老邮递员李文波30年前送报的点点滴滴,也见证了潍坊报业发展的一段历史。
文章来源:《中国报业》 网址: http://www.zgbyzzs.cn/zonghexinwen/2022/0608/1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