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报业》数据库收录[06/28]
- · 《中国报业》栏目设置[06/28]
- · 《中国报业》刊物宗旨[06/28]
- · 《中国报业》征稿要求[06/28]
- · 《中国报业》投稿方式[06/28]
- · 《中国报业》收稿方向[06/28]
潍观 | 讲述报业历史 传承报人精神(3)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市委书记为宣传战役开篇题词 数次由济来潍无偿捐赠 1994年11月25日,由150多名经层层筛选上来的“老记”参与角逐的首届“泰山新闻奖”揭晓,获奖者仅
市委书记为宣传战役开篇题词
数次由济来潍无偿捐赠
1994年11月25日,由150多名经层层筛选上来的“老记”参与角逐的首届“泰山新闻奖”揭晓,获奖者仅5名,潍坊日报社副总编辑吕熙祥便是其中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山东新闻界最高奖的评选中,吕熙祥是唯一一位省级以下新闻单位荣登金榜者。
证书的捐赠者是65岁的聂传声,证书上的照片让他看到20来岁时的自己。1985年6月,昌拖学校教师聂传声成为《潍坊日报》通讯员,同月又成为特约通讯员,两个证书成为他宣传工作的起点。当年9月,昌拖学校新闻班开班,聂传声担任班主任,开班典礼的稿件刊发在《潍坊日报》上,这是他发表的第一件作品。
尹国柱多年来一直注意收藏与潍坊有关的老物件,这几份《新潍坊报》是他从外地买回来的。“得知潍坊日报社筹建报史馆的消息后,就把珍藏的几份《新潍坊报》和一本带有停刊号的《昌潍大众》拿到报社,为报史馆的建设出一份力。”尹国柱说,也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潍坊报业史,了解老报纸背后的故事,让报纸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更好传承下去。
报头是报纸的眼睛。
老邮递员将投递自行车
蓝色的封皮,内页有通讯员照片、详细信息及发证机关、发证日期等,还对通讯员、特约通讯员的任务作了明确规定:经常为本报撰写稿件;不断向本报反映干部、群众的思想和工作情况;组织群众开展读报用报和评报活动。对特约通讯员则提出更高要求,撰写重要稿件,及时完成约稿任务。
“聊”出来的《潍坊市报》
在报史馆的“潍坊历史上的报纸”版块,一份彩色《潍坊市报》格外显眼。据介绍,这是报史馆唯一一份《潍坊市报》实物,是一次聊天“聊”出来的。
值得一提的是,成仿吾、徐冰译本《共产党宣言》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公开组织翻译的第一个《共产党宣言》汉译全译本,也是第一次根据德文原文译出的译本。该译本第一次在书前刊登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标准像,语言更规范,表达更准确,除竖排版外,还有横排版,开始向现代书籍形式过渡。
《新潍坊报》首任社长徐冰
1996年,潍坊日报社组织策划了一场“建设现代化大潍坊”宣传战役,市委书记齐乃贵对这次重大新闻宣传战役的策划和组织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和关注。他专门抽出一上午时间听取潍坊日报社党委的汇报,斟酌宣传战役的提法,帮助提升完善宣传战役的方案。此后,他多次对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崔乃元和副总编辑高立基作具体指示。
天赐良机。高立基闻讯即刻带好笔墨宣纸赶到富华大酒店面见齐乃贵书记。
三天后的一个早晨,高立基接到秘书的电话,书记在富华大酒店陪外商用早餐已毕,正在休息室交谈。离市委安排的上午的会议还有大约一小时的时间。
2021年9月初,报史馆筹建办公室来了一位特殊的捐赠者,她叫韩爱华,代表兄长韩新中,带着父亲生前保留的手稿、信笺等,专程从济南赶到潍坊。她的父亲是韩春圃——潍坊日报社原副总编辑、建社元老之一。
参观潍坊报史馆
潍坊日报社副总编辑获
泛黄的报纸揭开尘封的记忆。在潍坊报史馆,几份带有泛黄气息且颇具年代感文字的《新潍坊报》,格外引人关注。这几份《新潍坊报》是由我市收藏爱好者尹国柱捐赠的。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齐英华 刘元超/文 巩建国/图
文章来源:《中国报业》 网址: http://www.zgbyzzs.cn/zonghexinwen/2022/0608/1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