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媒体如何助力改革开放 ——中国报业四十年回顾(2)

来源:中国报业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6-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要深刻把握社会的脉搏、引领思想的潮流,其新闻实践和文本创新才能走在时代前沿,对社会的贡献才能大放光芒。 20世纪90年代:监督者和记录者 走进

要深刻把握社会的脉搏、引领思想的潮流,其新闻实践和文本创新才能走在时代前沿,对社会的贡献才能大放光芒。 20世纪90年代:监督者和记录者 走进20世纪90年代,可以以“监督者”和“记录者”来总结报业媒体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所扮演的角色。这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解放日报》的“皇甫评”系列评论与《深圳特区报》的通讯报道《东方风来满眼春》,这两部具有重大意义的新闻作品,展示出地方报纸的时代敏锐意识,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上继续引领着思想解放的潮流。 1991年春节后,《解放日报》的周瑞金、评论部凌河与当时上海市委政策研究室的施芝鸿一起,根据邓小平同志的谈话精神,以“皇甫平”为笔名在报纸头版发表4篇系列文章,包括《做改革开放的“带头羊”》《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扩大开放的意识要更强些》《改革开放需要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这组文章在当时社会引起巨大反响,包括不同思想、观点和立场的碰撞及争议。 从1992年1月,《深圳特区报》记者陈锡添全程跟随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的“南巡”活动后,在该报发表了著名的通讯作品《东方风来满眼春》,真实记录了伟人视察期间所做的重要谈话,成为新闻界在思想解放运动中的一件标志性事件。这篇通讯经新华社转发后,被国内媒体广泛刊载,成为影响和推动当时公众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重要文本。 20世纪90年代的新闻业,一方面新闻报道越来越多地回归信息本位、尊重新闻规律,强调事实原则和专业规范;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发展和兴起后,各个行业暴露出来一些问题,中国报业开始通过批评报道来进行舆论监督,以促进这些社会问题的解决。 ——1992年2月,“中国质量万里行”大型系列报道拉开序幕,主要对产品质量好的企业进行表扬,对生产假冒伪劣商品的企业进行曝光,这个系列报道产生热烈反响,党和国家领导人也给予高度评价。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南方周末》以舆论监督报道为特色,影响力快速提升,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研究认为:这个时期的《南方周末》,呈现了报纸所具有的良知、勇气、水准和创造力,其新闻实践更符合倡导式新闻业和参与式新闻业的特征。 除了“监督者”的角色,中国报业也越来越具有“记录者”的鲜明特征。这里的“记录者”,不仅指的是新闻报道手法上更加强调客观记录、事实本位,更具有理性平和的朴实风格,而且指的是新闻报道的视角开始关注底层和普通百姓,更具有记录时代的自觉意识。 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95年,《中国青年报》推出的《冰点》周刊,第一篇作品《北京最后的粪桶》于1月6日刊发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重读记者王伟群此文的开篇之语,就能感受到把视角对准普通百姓的“接地气”风格:“这是北京仅存的几名背粪工人。他们是老知青,在北大荒生活了多年。回到故乡后,他们却背起了时传祥的粪桶。在靓女如云的橱窗里,在豪华亮丽的大饭店玻璃墙上,极不相称地反射着他们的影子……”据说,报道刊登的当天,版面主编一进报社大门,传达室和司机班的师傅就冲他点赞“真棒哎!”这一天,编辑部的电话响个不停,很多读者感动不已甚至泣不成声。 可以说,这是中国报业第一次把主流媒体报道的视角对准了最普通的老百姓,通过讲述他们的故事,让人们感受时代洪流中的个体力量与底层精神。这种视角的新闻作品,实现了主流媒体报道价值和维度的重要转向,把以往“自上而下”的视角转向“自下而上”,其转变具有历史意义。今天,中国报业媒体对普通人命运的关注,一以贯之地体现党和国家对老百姓命运的关注,体现中国媒体“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这是报业人文精神的重要彰显,也是值得报业媒体继续延续的历史荣光。 新世纪以来:调查者和解释者 进入新世纪,可以用“调查者”和“解释者”的角色来总体概括过去20年中国报业的发展。伴随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融入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快,报业既聚焦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聚焦个体与群体的利益,逐步强化着记录和解释的功能。回顾这20年中国报业的发展,笔者认为一些重要时刻和事件值得记录。 ——2,作为中国商业报纸的引领者,《21世纪经济报道》创刊,该报坚持新闻创造价值的理念,与《中国经营报》等专业财经类报纸一起,为报道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互动发挥着重要的监督、解释功能。 ——2,大学生孙志刚在广州被送至收容遣送中转站收容,3月20日死亡,《南方都市报》于4月25日发表记者陈峰和王雷的报道《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报道积极推动了收容遣送制度的废止,成为市场化报纸助推政策完善和社会进步的标志性事件。此后,包括《新京报》等在内的主流都市报连续十余年引领着报业市场化改革的浪潮。 ——2012年前后,中国报业经历了从高速增长到快速下滑的历史性“拐点”,以《东方早报》2式停刊、彻底转型为“澎湃新闻”客户端为标志,传统报业的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整个报业在逐渐

文章来源:《中国报业》 网址: http://www.zgbyzzs.cn/qikandaodu/2020/0628/334.html



上一篇:研究型访谈:发自美国报业转型现场的再报告
下一篇:美国报业数字化对中国报业的启示

中国报业投稿 | 中国报业编辑部| 中国报业版面费 | 中国报业论文发表 | 中国报业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报业》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